访问人数:

吉林特色文化基地建设

当前位置> 基地建设 > 吉林特色文化基地建设

满族文化研究基地

来源:本站

2012-12-19 03:29:57
打印
浏览:14927次
本站文章禁止转载,需要转载请联系本站!!!
 

 

发展建设中的吉林特色文化研究基地(一)

 

——各研究基地进展情况综述

 

 

 

 

满族文化研究基地

 

 

 

    一、基地概况

    吉林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基地建立于2001年。长期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省、市、校领导的关怀下,尤其在吉林省社科规划办的指导下,基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五位一体的多维建设之路,正确处理文化抢救、基础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五者的关系,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成为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强实力的特色文化研究基地。

    二、队伍建设

    基地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采取专兼职结合,以专为主;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固定与流动结合,以固定为主的措施,并注意本方向研究生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以教师为主,以研究生为辅,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科研队伍。现有专兼职科研人员共16名。其中专职研究人员13人,兼职研究人员3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9人;硕导4人;博士6人,硕士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达80%。已形成四个稳定的研究团队:满族语言文字研究,满族民俗研究,满族萨满文化研究,东北民间文化比较研究。

    三、基础设施

    基地始终坚持基础建设与科学研究并行,以基础建设为本的方针,多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现已建成“四馆二室十二个分支基地”,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馆:

    满族民俗馆:馆藏民俗文物1000余件。

    满族佟佳氏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3000余件。

    历史文物馆:馆藏各类文物1000余件。

    福文化博物馆:馆藏各类艺术品300余件。

    二室:

    满族资料室:拥有专业研究方向图书2万余册,录像带光盘200份。

   叶赫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室:拥有造价4万元的模拟沙盘一个。

    十二个分支基地:

    吉林省的伊通、叶赫、吉林市、珲春、乌拉街、九台、辉南、临江,黑龙江省的宁安、肇源、齐齐哈尔,辽宁省的本溪。

    四、科学研究

    长期以来,基地注重利用处于满族发祥地的地缘优势,始终坚持东北民间满族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抢救,并以此推动科学研究。目前为止,不但抢录了大量民俗影像资料,而且抢救征集了大量契约文书、萨满祭祀神词、太平鼓唱词等珍贵民间文献。仅在2012年春节期间,抓住龙年满族活动较为集中的时机,一次就抢录民俗影音资料2700多G。这些不但对地方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意义重大,也为基地后续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以民间文化抢救为基础,在科学研究上,基地始终强调突出特色、强化优势,并以满族文化为基础,以满族语言文化为核心,不断凝练学科方向,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及满足国家的特殊人才需求提供服务。现已凝练出满族语言文字、满族民俗、满族萨满文化、东北民间文化比较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并形成了一批具有自身特色和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截至目前,已出版《清代东北边疆地名资料编目集成(五卷)》(于鹏翔,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满族民俗流变资料辑录》(林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满族石姓萨满神辞研究》(尹郁山,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等著作40部。发行电视教学片《满族民俗大观》1部。在《社会科学战线》、《中国民族》、《史学月刊》、《东北师范大学学报》、《满族研究》等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我的家族与‘满族说部’”、“清代京畿地区满族民间萨满教祭祀考析”、“宁安满族关氏家祭礼俗探源”、“吉林九台地区满族萨满文化调查与思考”等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北地区民间满族谱牒的调查、抢救、整理与研究》、《长白山地区满族地名整理与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招标项目《长吉图文化走廊建设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吉林地区满族祭祀习俗调查研究》,吉林省教育厅基地重大招标项目《长吉图先导区“文化协同”建设研究》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5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22项,地厅级18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41项,其中省级9项,其它32项。先后主办“满族姓氏节学术会议”等6次,参加“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学术会议”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余次。在满族文化研究领域已初步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及优势,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2011年,学科申报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满族语言文化”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在全国141所高校申报的18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教育部确定的35个候选项目之列。

    五、服务社会及反响

    基地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积极支持地方建设。先后承担了一批以发展地方经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核心的项目,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如:庄福林主持的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叶赫地区旅游开发研究》及其滚动项目《叶赫地区旅游开发沙盘制作》,薛柏成主持的省教科规划项目《叶赫那拉氏家族史研究与吉林旅游资源开发》,于鹏翔主持的省社科基金项目《长吉图文化走廊建设》和吉林省委宣传部委托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调查项目等,这些都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及借鉴。

    基地还先后直接参与了四平、珲春、九台等地的旅游民俗文化开发。2010年与九台市政府等签订了萨满文化合作开发协议,积极参与筹划了以九台锡克特里石氏家族为中心的萨满文化旅游开发活动,与临江东北黑陶工艺品开发基地合作设计开发吉林师范大学更名十年庆典黑陶纪念品;与四平市政府合作成立“纳兰性德研究会”,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基地所属满族民俗馆、满族佟佳氏博物馆等馆室,也已成为扩大地方文化宣传和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

    随着社会影响的扩大,基地每年接待各级各类来访已达10000余人次。先后接待了日本东海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俄罗斯赤塔大学、日本神野学园、韩国首尔市立大学、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军事博物馆、上海市图书馆等多家国内外大学及相关机构的参观来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2012年9月20日,中国军事博物馆郭德河馆长一行10余人来基地参观考察了所属馆室,给予了很高评价。目前,四平市政府正在与吉林师范大学协商,拟对基地所属馆室进行整体搬迁改造,在四平市选址建立一座综合性、现代化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

    六、下一步规划

    在未来的发展中,基地将以满语文化为核心,进一步有计划地开展民间满族文化资源调查及抢救工作;整合科研力量,推动各级项目的申报和科研成果的发表;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队伍建设;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学研究;继续加大馆室开放力度,扩大文化宣传;并争取多方支持,整合现有馆室,力争建成现代化博物馆,将基地建成集文化抢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多功能于一体、全面、健康、永续发展的综合性科研平台。

(吉林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基地)